恆春兮的工商服務網路flash版
地下歌手發片 找柯賜海助陣 (2002/3/19 )
http://www.cts.com.tw/news/headlines/news20020319A13.htm
經常出現在法院的柯賜海,現在被歌手看上,希望柯賜海幫忙打歌。他們還在法院高歌一曲,這名地下音樂歌手說,他的歌曲大多是諷刺社會現象,找上柯賜海、就是看上他的社會形象,很兩極化。
地下音樂歌手恆春兮,要打歌,方法果然也很另類,唱片公司找來了柯賜海為他助陣,兩個人當場在法院裡面,一搭一唱,來了一段工商服務。
這就是恆春兮最拿手的臺語rap,歌名就叫做工商服務,內容大多是仿造一些調頻廣播電臺中,賣膏藥的廣告,內容念歌的內容大多是在諷刺社會現象。在中南部擁有相當多歌迷的恆春兮說,之所以找上柯賜海幫自己打歌,就是看上他的社會形象也很另類。
站在恆春兮的後面,柯賜海這次拿的不再是抗議的紙牌,取而代之的是唱片封面,至於找上柯賜海會不會連累唱片跟著賣不好,恆春兮說,這個就是唱片公司的事情了。
恆春兮調幅廣播秀秀出底層社會的吶喊
新新聞2001/02/23-03/01
http://magazine.pchome.com.tw/journalist/729/journalist_5-1.html
文/張琬琳
初次聽到有這麼一張專輯的人,都問了個相同的問題,「這種CD要賣給誰呀?」不能怪會這樣提問的人,因為,當我們習慣文化工業下商品化的思考脈絡,這樣的反應是很自然的;然而,對這張專輯的製作人,角頭音樂的張四十三來說,其實他祇是想做一張,讓他的姊姊們都聽得懂的專輯罷了!
這樣做音樂的態度,一如張四十三從編號000的「ㄞ國歌曲」到011的「恆春兮工商服務」,這大概也就是角頭之所以異於其他主流唱片公司的地方。
摩托車店老闆兼職做廣播
談到製作這張專輯的緣由,張四十三說,在錄製歌手巴奈的專輯時,鼓手紅龜趁著空檔放了一卷錄音帶,也就是他的朋友恆春兮自己在玩的臺語廣播秀,聽著聽著,張四十三竟然有一股想哭的衝動。這股衝動,不僅來自於他終於發現,可以做一張讓自己姊姊們懂得的專輯,因為姊姊們大抵和許多鄉下女孩一般,沒唸過幾年書,成為刻苦耐勞,終日為生活打拚奮鬥的勞工階層;這股衝動,也許更來自於他與恆春兮有過一段相同的生命歷程。
時空背景拉回到80年代,國民黨還長期壟斷大部分的電子媒體資源,地下電臺於是揭竿而起,最具代表的如民進黨立委張俊宏角逐北市南區立委,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就靠著25瓦小功率發射機為自己發聲,順利當上第二屆立委。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四十三在臺北加入綠色和平廣播電臺的建臺工作,而遠在高雄的恆春兮則進入南臺灣蕃薯電臺播音室,當起廣播節目主持人,彼時不相識的兩人,為了心中的理想,不約而同地投入這場民主聖戰,在此時看來,似乎冥冥之中,將兩人拉起微妙的關係。
倒是,看了以上的背景介紹,也真的聽完了這張廣播秀CD,你可能會覺得恆春兮真的好專業,專業的電臺報新聞口吻、專業的電臺工商服務笑果;不過,電臺主持人卻並不是他的本業,他是高雄修摩托車工人兼自家摩托車店的老闆,修理摩托車,才是他的正職。
而恆春兮敬業的態度,則可以從製作這張專輯中看出。他的摩托車店從早上9點開到晚上9點多,堅持營業時間不能隨便關店,張四十三幾次下去高雄找他,但是要製作一張專輯,錄音室又在臺北,怎麼辦呢?角頭的人給了一個驚人的答案,「他一天就錄好了!」當然這不包括後製的配音、剪輯部分,然而,這是說恆春兮一天就完成了他錄製口白的部分。面對驚人的速度,恆春兮祇是用流利的臺語說,「這嘛無啥。」他說,因為劇本都是他事先寫好的。
自創無厘頭的娛樂方式
相信你一定會好奇,恆春兮的劇本都寫些什麼?「其實攏係幾款聽朋友、人客講的。」恆春兮這樣說。家住高雄岡山的恆春兮就從自己身旁找靈感,從岡山仔、橋頭、鳳山訊息到蓋頭蓋面安全帽、東榮牌石頭輪、東榮牌減肥刀、阿純掩紋土等。
舉例來說,恆春兮就認為,看到第四臺的減肥廣告,抹這嘛肥、抹那嘛肥,好吧,試試東榮牌減肥刀可能會比較有效!又如他賣的超級博士口服液,就標榜壓力大的學生不必擔心,口服液有很多口味,像英文、數學等,喝下去,一瓶就解決。
面對也許荒謬的社會,也許複雜的世界,祇有高中學歷的恆春兮,用他的無厘頭、戲謔、揶揄來娛樂自己,也娛樂別人。
利用工作餘暇到電臺主持的恆春兮,把分到的冷門時段做成熱門時段,然而地下電臺因為制度不全,在幾次改組之後,成為民進黨與建國黨為了各自的意識型態爭議,恆春兮覺得,如果節目內容無法自主,就不想再主持下去,因而離開了電臺。
很自然地,外界可能會以為恆春兮是個黨外分子,不過恆春兮又給了一個驚人的回答,「我是國民黨的!」他說,他一直是國民黨的,是因為父親是國民黨員,後來又因為當兵的關係,祇不過,這次黨員重登記,他沒去。而對他是國民黨籍的問題,恆春兮用一貫的口吻說,「其實,這哪有差?」
你也許會用一堆理論想要解釋恆春兮的東西,說是他繼承民間口語文學的傳統,說是填補快速流失的臺語文化,但是如同恆春兮說的,「這哪有啥!」以及張四十三告訴我們,「請不要用過高的姿態來審視它!」在新聞局即將通過第九波小功率電臺審查的前夕,可預見的是,將剩下越來越少的地下電臺,而恆春兮的創作,滿足許多臺灣中下階層抹著汗水打拚的勞工,一份永恆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