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91年的《沈默的羔羊》爲起點,好萊塢掀起了一場恐怖片復興運動,懸疑恐怖片當仁不讓地成爲票房排行榜上的常客。就連今年的情人節,好萊塢也及時推出名爲《情人節》的恐怖影片,給這個原本溫馨、浪漫的節日抹上了一道陰森、恐怖的色彩。
再看日本影壇,也是恐怖風勁吹,《午夜兇鈴》、《富江》等鬼片大賣其座。今年,據悉,我國不少電影人已不約而同地開始積極籌拍中國式的恐怖片和懸疑片,像劉曉光的《閃靈兇猛》已在雲南麗江開機,章明的《17小時57分38秒》也已籌備完成,將於4月下旬開拍。
恐怖片的類型
恐怖片大致可以分爲以下幾種類型:
一、心理懸疑片。心理懸疑片是恐怖片中最有思想深度和藝術張力的一種類型。從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後窗》到90年代以後的《沈默的羔羊》、《奪命狂呼》,優秀的懸疑片層出不窮。
心理懸疑片承襲了恐怖文藝的傳統,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裏斯蒂、日本推理小說一脈相承,都是把鏡頭對準日常生活,演繹著平靜表面下的一級恐懼。阿加莎·克裏斯蒂的名言:"平靜的生活下隱藏著許多罪惡",是對心理懸疑片主題的最好概括。
心理懸疑片與推理偵探小說一樣,與觀衆玩著智力遊戲,它設下一個又一個圈套,對觀衆的判斷力進行著誤導;同時它有著一個不斷施壓的情節機制,使觀衆始終處在喘不過氣來的狀態,最後引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正是懸疑的魅力所在。懸疑片中的罪犯,通常都是心理變態者,是隱藏在蕓蕓衆生中的衣冠禽獸。這就暗寓了現代社會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暗寓了隱藏在幾乎每個人靈魂深處的人性黑暗。當觀衆看完懸疑片走出影院時,他們會覺得心中有些沈重的東西在一點一點地往下掉。
二、超自然型恐怖片。超自然型恐怖片不是對現實的反映,而是對現實的折射。根據片中超自然元素的不同,又可分爲幾種類型:
神鬼類
如《午夜兇鈴》、《吸血驚情四百年》、《鬼娃新娘》等。片中令人恐怖的是現實生活裏並不存在的神魔鬼怪。可以是傳說的吸血鬼,可以是《危機四伏》中的復仇女鬼,也可以是《第六感》中僅僅外表嚇人的可憐鬼。神鬼片最恐怖之處,就在於魔鬼的附身。比如在《驅魔人》中,惡魔附身在一個小女孩上,因此更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鬼魔附身,實際上象徵了人性中的邪惡一面的表層化。
災難類
各種超乎人們想像、對人類懷有敵意的的怪物,掀起了驚心動魄的災難。這些怪物,或者是《異形》中的外星異類生物,或者是《大白鯊》、《狂蟒之災》中的超級兇猛動物。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中,永遠保留著對神秘莫測的自然界和宇宙深處的恐懼。
科學反思類
科技的負面影響,也是恐怖片關注的主題。《蒼蠅》把人變成了一隻極端令人噁心的蒼蠅;《空心人》的隱身實驗則使實驗者的慾望産生了最大化的惡性膨脹,"隱形人"以蜷縮在冷僻處的無形之身,暗中進行著血腥的殺戮。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把人類引向何方?一旦科學技術被邪惡勢力所掌控,是十分可怕的,而且科技越發達,也就越可怕。
以上這幾類恐怖片由於引入了超自然元素,而且採取了各種高科技拍攝手段,因此情節更加離奇,畫面更加刺激,帶來更多的聲色享受。但其恐怖不是從本真的現實中挖掘出來的,恐怖物件的超現實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恐怖力度,也降低了思想深度。
三、新生代恐怖片。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批新生代導演雖然大體上還遵循著懸疑片和超自然恐怖片這兩大套路,但所拍的片子中已經注入了新的因數。其中有兩種趨勢值得注意:一是恐怖片與青春片的合流,二是反諷型恐怖片的出現。
青春型恐怖片多以高中校園爲背景,展現一群男女學生夢魘般的生活片斷。在一般人看來,青春是與靚麗、無憂無慮、輕舞飛揚聯繫在一起的,而青春型恐怖片則撕開了這一神話,展示了青春的血腥、盲目與罪惡。《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麽》暗示應該爲年少莽撞付出代價,而《女巫布萊爾》也是一則關於冒險代價的寓言。這些青春殘酷物語看起來令人不快,但比起青少年同樣熱衷的言情片和喜劇片來,似乎更貼近人生的真相。
在青春型恐怖片《奪命狂呼》中,已經露出了反諷的苗頭。該片以機智幽默地嘲諷經典恐怖片爲對白噱頭,一邊跟恐怖片開玩笑,借人物之口戳穿它的可笑之處,一邊又對恐怖片傳統的成功元素加以巧妙的重新包裝。而更新的《恐怖電影》則是一部更標準的反諷型恐怖片,它不僅調侃經典恐怖片,還拿《奪命狂呼》等開涮,具有幾分黑色幽默的意味。
製造新的恐怖機制
恐怖片看似屬於俗文藝的範疇,不登大雅之堂,實際上它或許是最貼近電影藝術特性的樣式。因爲所有的影片都需要製造懸念,只有懸念才能使觀衆産生強烈的期待。希區柯克首先發現了懸念對於電影語言的決定性意義,他對蒙太奇等電影語言的探索,影響深遠。新浪潮運動的主將特呂弗自稱希區柯克的弟子,而斯皮爾伯格又是特呂弗的半個弟子。斯皮爾伯格的成名片《大白鯊》即是一部十足的恐怖片。一些世界級的電影大師,如庫布裏克、波蘭斯基,對恐怖片情有獨鍾,都是想借助恐怖片這種樣式,來探索和挑戰電影語言的極限。
當代恐怖片同樣對革新電影語言做出了貢獻,因爲觀衆在模式化的恐怖片的培育下,已經變得相當高明,他們往往能輕而易舉地猜到下一個鏡頭將是什麽。一部恐怖片是平庸還是有創意,刁鑽的觀衆一看便知。這就迫使恐怖片編導必須不斷地對舊有的驚嚇模組進行改造,形成新的懸疑機制。在這樣的解構顛覆、再解構再顛覆中,電影語言得到了重新整理。
恐怖片在豐富電影的技術手段上用力尤多。以音響技術爲例:在恐怖片的整個恐怖氛圍中,聲響和音樂佔有突出的比重。很多恐怖片通過玩聲響魔術,就把觀衆嚇得一愣一愣的。比如《午夜兇鈴》,其音效等氣氛做得極好。還有恐怖片對電影特技的運用,也有很多令人叫絕的地方。總而言之,恐怖片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電影元素,製造出了關於恐怖的幻覺和幻象,刺激著觀衆的神經,利用了觀衆的幻想自己嚇自己。在這一點上我們發現了電影的真諦--電影不正是一門製造幻覺和幻象的藝術嗎?
對人性提出挑戰
從技術上說,恐怖片是對電影藝術的挑戰;而從文化上說,恐怖片則構成了對人性的挑戰。對人性的挑戰又分兩個方面:一是對人的認知底線的挑戰。"最大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在恐怖片中,主人公(也包括觀衆)正陷入一片茫然無知之中。兇手是誰,兇手此刻隱藏在什麽地方,下一個受害者將會是誰......這些還屬於表面的淺層次的無知,用一句經典的兇手臺詞概括,就是"我知道你要幹什麽,你卻不知道我要幹什麽"。而在深層次,恐怖片則折射出人類難以擺脫的重重無知,如對自然界的無知(究竟有沒有怪獸和鬼魂),對宇宙的無知(究竟有沒有外星惡魔)、對人格變態的無知(人究竟會變得有多邪惡),對生命變異的無知(人會變成隱形人甚至蒼蠅嗎),以及對未來的無知,對潛在危險的無知等等。
二是對信任底線的挑戰。在恐怖片中,兇手往往是最不像兇手的人,甚至是與被害人最親近的人,如《危機四伏》中的那個文質彬彬的學者丈夫。同樣用一句經典臺詞概括,就是"對不起,親愛的,我要殺你",這就揭示了現代社會深刻的信任危機。恐怖片還偏愛把最恐怖的事物與最可愛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徹底摧毀人們的信任基礎。比如魔鬼總是附身於天真的孩童、無邪的美女或逗樂的玩具娃娃。再比如日劇《大搜查線》中,血淋淋的殺人現場總會出現一個毛茸茸的小玩具熊;而在《情人節》中,兇手是戴著可愛的丘位元面具作案......正是通過對可愛與美好事物的顛覆,讓人感到這個世界沒有什麽是值得相信的了。
恐怖片讓觀衆領悟到人是渺小的,人格是有缺陷的,因此人應當有所敬畏。
青春在尖叫中成長
米蘭·昆德拉在評論阿加莎·克裏斯蒂的小說時說:"她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魔術師,因爲她懂得如何把謀殺變成消遣......她的小說像一個殺人集中營,裏面有一條專爲我們消遣的殺人生產線。"恐怖片中當然也少不了這樣的殺人生產線,但不管死了多少人,最應當死的,或者說我們最"希望"死的主人公總是逃脫了。恐怖就此被消解,謀殺就此成爲消遣。大家從電影營造的氛圍中醒來,繼續好好地活著。
據一項調查表明,人類的恐懼因素依次排序爲:死亡、黑暗、孤獨無助等等,很顯然,這些恰恰都是恐怖電影中的基本要素。電影圓了恐怖的惡夢,釋放出觀衆內心深處的恐懼和焦慮,在滿足人們好奇心的同時,又充當了一副安慰劑。正因爲恐怖片具有其他片種無法替代的消遣功能和宣洩功能,大批觀衆才對它趨之若鶩,它保證能讓人安全地體驗恐怖,安全地獲得生命中需要承受的刺激。
對青少年觀衆來說,恐怖片還有著特別的含義。據統計,觀看恐怖片的人群中90%以上是青少年。有人將其歸結於青少年好奇、尋求刺激的心理。其實不如說,青少年是把看恐怖片當作一種成長方式。
恐怖片是對心智的重大考驗。越是心智高的人,越能更多地體會到恐怖的強烈感受。處於心智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既把看恐怖片當作一場智力體操,從中體驗玩電子遊戲般的愉悅;又把看恐怖片當作對意志和膽量的考驗,體驗極限運動般的快感。能看懂和看完一部恐怖片,甚至可以作爲向同伴炫耀的資本。更重要的是,恐怖片能夠幫助他們更真實地認識這個世界,"不會被一些理論和假像隱蔽和迷惑,也不會對太多的現狀感到意外和失望。正是那些讓人恐慌和畏懼的恐怖片,才真正讓人獲得了更爲持久和堅定的勇氣和堅強"(邢育森語)。青春,在看恐怖片的尖叫中成長。
恐怖片TOP20榜
1.《精神病患者》:(1960年)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2.《驅魔人》(又名《大法師》):(1977年)描寫惡魔撒旦附身於12歲女孩,在人間大開殺戒。由於過於恐怖,多人觀看時暈倒。曾被美國權威的《娛樂週刊》評爲最恐怖的影片。
3.《德克薩斯鏈鋸殺人案》:(1974年)改編自一起發生在美國的連環謀殺案。其情節成了以後無數連環變態兇殺影片參照的物件。
4.《異形》:科幻恐怖片的代表。該系列共4集。
5.《沈默的羔羊》:(1992年)影片獲第6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男女主角、導演等多項大獎。現正在投拍續集。
6.《萬聖節前夜》:萬聖節前夜,冷酷的面具殺手出現......從1978年開始,這部系列片在11年裏共拍了5集,一部比一部血腥。
7.《大白鯊》: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出色的特技與讓人無法喘息的恐怖效果是影片最大賣點。
8.《七宗罪》:(1995年),布拉德·彼特主演。以原罪爲名變態殺人,讓人不寒而慄。
9.《閃靈》:庫布裏克1980年的作品,是公認的有史以來最恐怖的影片之一,由傑克·尼科爾森扮演的鬼上身作家被認爲是最恐怖的銀幕形象。
10.《惡魔嬰兒》: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米婭·法羅扮演一位自認爲被惡魔撒旦強姦的女子,産下了一個惡魔嬰兒。
11.《活屍之夜》:60年代的原版無疑是恐怖片中的經典,1990年又重拍此片。主角是吃人殭屍。據說攝製組的化裝師爲了獲得最逼真的效果,不惜在醫院的停屍房裏觀察。
12.《蒼蠅》:最噁心的恐怖片,表達了人對生命變異的恐懼。1986年的版本爲佳。
13.《鬼娃新娘》:《靈異人侵》的第四集。《靈異入侵》系列圍繞著惡魔附身於玩偶娃娃展開故事情節。
14.《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麽》:一班俊男靚女演繹恐怖物語,表明恐怖片也能産生青春偶像。
15.《奪命狂呼》(又名《尖聲驚叫》):共3集,掀起了一個青春恐怖片的熱潮。導演韋斯·克拉文玩起恐怖片來新招叠出。
16.《第六感》:獨特的孩童視角再加上布魯斯·威利斯的演技,使本片既叫座又叫好。
17.《女巫布萊爾》:在攝影技巧上別具一格,同時還寫下了小成本製作創造票房奇迹的神話,再次證明恐怖片可以成爲青年影人的敲門磚。
18.《恐怖電影》:是檢驗恐怖片愛好者的試金石。因爲只有看過大量恐怖片的人,才能明白其中調侃的物件和"用典"的出處,才能發出會心的微笑。
19.《午夜兇鈴》:日式恐怖片的典範。
20.《古鏡怪談》:對中國傳統的鬼故事進行了現代包裝,至少能讓你瞭解中國的恐怖片製作已經到了一個什麽樣的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