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殘酷物語
窗邊雨水 拚命的侵擾安睡 又再撇濕亂髮堆
無須惶恐 你在受驚中淌淚 別怕 愛本是無罪
請關上窗 寄望夢想於今後 讓我再握著你手
無須逃走 世俗目光雖荒謬 爲你 我甘願承受
這個本來寂寞的冬天,由於「毛寧被刺事件」的一波三折,而變得格外曖昧起來——
兇手的色情活動身份把大衆的話題引向「毛寧是不是一個同性戀」的旁敲側擊。然而,最富意味的是,幾乎所有的媒體都不肯作出判斷,而是精巧地玩著文字遊戲。
這和媒體從業人員的素質無關,事實上,他們對此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奮,對毛寧的身份也幾乎是深信不疑,他們的含蓄和謹慎僅僅是因爲「同性戀」在目前的傳統媒體上還是一個禁忌話題——
「同性戀」真的是「說不出口」?

願某地方 不須將愛傷害 抹殺內心的色彩
願某日子 不須苦痛忍耐 將禁色盡染在夢魂外
若這地方 必須將愛傷害 抹殺內心的色彩
讓我就此 消失這晚風雨內 可再生在某夢幻年代
—— 達明一派《禁色》
在網上爭論同性之間的愛算不算愛情,我想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在網路這個以所謂自由、民主爲基本邏輯的虛擬空間,同性戀已經浮出海面。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話語權的層面,判斷同性戀於「瘟疫」(歧視)蔓延時的邊緣狀態——
一、同性戀:你的名字叫「變態」
關於同性戀者的稱呼很多:「玻璃」、「龍陽」、「性反常」、「二尾子」、「人妖」……
在諸多影視、文學文字中,我們時常可以讀出這樣的話語:把一些反常的東西與同性戀建立某種聯繫,從而成功地把同性戀邊緣化——
同性戀,快點逃離這個圈子吧

同性戀,讓我窒息
*標準文字:
暴力:同性師生談戀愛反目成仇釀慘劇
淫亂:武漢男同性戀群落大寫真
死亡:男同性戀者長吻會傳染艾滋病
羞恥:三島由紀夫家人要求禁書
1、「奇觀」化的消費
電影中的男同志通常若非是變態、色情狂就是充滿性暴力的危險分子;女同志的出現則往往只是爲了滿足男性觀衆窺視的慾望,其同志情慾不過是色情鏡頭的幌子……
臺灣與香港主流電影中的同志情慾
全球同性戀電影成風
2、被宗教詛咒
伊斯蘭教:同性戀比謀殺還壞
基督教:「違背了基督教教義」
婚姻:一對男女之間的神聖聯合
3、以「科學」的名義
同性戀吃藥可變異性戀
4、「他們」的陰謀
李銀河、王小波的《他們的世界》似乎是大陸同性戀研究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專著。但這種「我們/他們」的二元劃分,其實有在另一個向度上強化了同性戀邊緣位置的嫌疑。
在鳳凰衛視舉辦的一次「同性戀文化」座談會上,嘉賓阿哲對主持人說:「你問什麽都沒關係,只有一點,你不要說你們或者我們,或者是他們。這樣好像把我們都分開了」。
不懂你們的憂愁

在錯誤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你?

「不要說你們或者我們,或者是他們」
中國同性戀大曝光
同性戀,真的只能永遠在邊緣?
二、每日一禁果
人人話我太傻 完全沒有顧後果
偏偏選擇芒果 我問芒果有毒麽
旁人望見幼苗 連忙問我種甚麽
假使不是一夥 我就等於怪物麽
—— 達明一派《每日一禁果》

也許是無法壓抑的生命的激情,也許是對權力的懷疑和反抗,也許是「愈墮落愈美麗」的誘惑——被習俗、法律、道德所禁止的愛情,在「瘟疫」蔓延時,依然在不停地上演……勇氣還是執迷不悔?
你沒有好結果

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之評選
同志的風采——90年代美國十大同性戀電影
*標準文字:
激情篇:和尚班之歲月隨想(小說)
誘惑篇:當女人愛上女人(小說)
挑戰篇:蜘蛛女之吻(小說)
實踐篇:目擊廣東江門市的男同志婚禮
一對中國女同性戀者的婚禮
1、向歷史尋求「合法性」
美麗的「斷袖之戀」

白先勇談同性愛
2、拉虎皮做大旗
福柯談同性戀與文化

福柯語錄

同志名人錄
張國榮公開與唐生同居關係
英雄的悲劇
說說你聽說或經歷過的「每日一禁果」
愛上是他是她是他給我滿足快樂 是那份美麗的感覺
愛我是他什麽是他不理上演那幕 忘記他是她不知覺
愛上是她是他是她給我滿足快樂 是那份複雜的感覺
愛我是她什麽是她不理上演那幕 忘記他是她不必覺
—— 達明一派《忘記他是她》
在相當多的影視和文學文字中,對同性戀的敍述套用了異性戀的敍述模式,基本上是「忘記他是她」——這究竟是愛情本身沒有差別,還是在異性戀的話語霸權中,同性戀成了「失語一族」?
我們的愛情啊……

最傷害我的是誰?
第一部曲:後窗
悠悠長 悠悠長無盡設想 願使你知道真相
在漆黑中 在偷看你 又使我失去方向
—— 達明一派《後窗》

被禁止的愛情總有一個「說不出口的誓言」的開始——
北京同志:輝子(小說)
小霽子:楓霽(小說)
蔡明亮:呈現同志情慾(電影介紹)
第二部曲:春光乍泄
愈是期待愈是美麗 來讓這夜春光代替
難道要等青春全枯萎 至得到一切
—— 達明一派《春光乍泄》

然後是青春的蠢動、燃燒,以及毀滅——
Ask:20
ans(小說)
PJM:刺青年代(小說)
鐵嘴阿良:午夜三點又十分(小說)
爲什麽流浪-《春光乍瀉》影評
第三部曲:晚節不保
忘了告訴你 我的路途 看不到你蒼老
La..... La......
誰介意晚節會不保 笑一笑已蒼老
—— 達明一派《晚節不保》

最後是無盡的唏噓,關於青春的流逝,愛情的離去——
托馬斯·曼:威尼斯之死(小說)
散步的魚:當男人愛上男人(小說)
你覺得同性戀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嗎?
不 不霎眼惺忪
縱 縱愈倦愈碰
學會說不
不煽也不捧 這既定結局
錯對不隱 愛惡不侵 任末期盛世驟變灰塵
尺寸不甘 進退不堪 命賤無理 漸勇敢
—— 達明一派《命賤》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模仿異性戀「說話」,一些優秀的與同志生活有關的文字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質疑「甜美生活」是否只有一種方式?更有甚者,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了整個主流社會的權力結構——
1、愛情與繁殖無關
當愛情走向無性別年代
2、藝術與生命有關
「作爲一個同志導演,同性之愛是他們的生活源泉,是他們的創作動力,是他們最後的作品。同性之愛可能不是他們的最初,但絕對是他們的最終,這愛是他們的人生,是他們的作品,是他們的生命。
」
同志生命的光影世界
陳俊志的《美麗少年》:青春無敵(電影)
3、顛覆權力結構
《東宮西宮》:被顛覆的審訊
論《品花寶鑒》
傾聽同性戀者的心聲
同性戀文化,真的有這麽大的顛覆性?
|